郭平,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铁二局测量中心一级专家、首席技师。工作31年,他参与高原铁路、中老铁路、尼泊尔巴瑞巴贝引水隧道等300余项高精尖重难点工程建设,总里程超10000公里,攻克高海拔复杂地形勘测、高难度控制测量等技术难题,为大国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测量数据。致力于技术创新,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开发省级以上工法6项,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篇。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四川工匠”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中铁典型人物”等荣誉。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他三十一年如一日,扎根坚守于测量岗位。经他测量过的铁路、公路、地铁等交通工程里程加起来超过10000公里,从未发生过测量事故。
铁路之家,初心立梦。1974年,郭平生于重庆铜梁乡村,父辈及多位邻居长辈均为中铁二局工人,打小浸润铁路情怀。
初中毕业那年,郭平前往南宁中铁二局新运处机务段参加中考。在其中一间办公室门口,挂着一块写有“工程师”的牌子。长辈介绍说,办公室的主人毕业于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工作十分出色。那一刻,“工程师”三个字成为了郭平新的奋斗目标。
中考结束,郭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专线,他毫不犹豫地将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填在了第一志愿。1993年,毕业前夕,入选中铁二局精测队,前往南昆铁路参与9392米的米花岭隧道控制测量实习。
当年的测量工作条件十分艰难,没有先进的GNSS,也没有便捷的全站仪,控制测量的导线只能靠人工一步步从进口翻山越岭测到出口。每天,郭平都要在山上进行十个小时以上的野外作业,中午就着山泉水啃几口干粮,下班时,天色已晚,他还要摸黑走两个小时的山路下山。近30天的外业测量结束后,一同实习的两名同学选择了放弃,而郭平却毅然坚持了下来。
成长之路,匠心绘梦。笃志前行,虽远必达。郭平以优异实习表现入职中铁二局,随即承担长隧道测量控制网布设重任。面对随隧道深入掘进带来的复杂变量,他以毫米级精度反复核验数据,将工程误差牢牢锁在可控范围。
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31年来,郭平先后主持和参与了中铁二局京津、京沪、武广、向蒲、贵广、合福、成灌、西成、兰新、大西、成兰、杭黄、拉林等铁路,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地铁,和锦屏水利枢纽、盐田港三期、尼泊尔巴瑞巴贝引水隧道、中老铁路等共计300余项重点工程控制测量工作,为现场施工提供了科学、严谨、可靠的控制测量数据。他负责的所有工程测量项目,从未出现一例测量事故,先后有20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等。
郭平为提升专业能力,中专毕业后跨考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本科函授,五年半间工学兼顾,终以优异成绩斩获该校“校长奖励基金”唯一一等奖。
2011年,国家新开设注册测绘师考试,他积极备考,最终以高分通过,成为中铁二局第一位注册测绘师。他还先后获聘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教育与科普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MRICS)。此后,他还评上了正高级高工和首席技师,实现了职称和技能等级双“封顶”。
经纬纵横,矢志筑梦。宵衣旰食,执着事业。前些年,交通条件远不如现在,测量设备只有一台测距仪,连全站仪都没有,更不用说GNSS。测量人员需反复徒步勘察地形,接桩选点、复测返工往往需翻山越岭多趟。即便卫星定位技术普及后,仍需攀悬崖、穿戈壁寻找最佳观测点。北方寒冬中啃冰牛奶连续作业,隧道内倚墙小憩继续奋战,南方丛林里还需躲避毒蜂蛇袭。
郭平二十余年坚守一线,在雪山激流间磨砺技能,他说:“测量工作虽然艰苦而且枯燥,但它是我最擅长、最热爱,而且是有着最深厚感情的一项工作,已深深印刻在我的人生奋斗坐标中。”
精艺赓续,创新追梦。劳动绘大美,技海创精艺。2017年,以郭平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此后,陆续获批授牌“中国中铁郭平测量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四川省十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中国铁路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他以工作室为阵地,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多年来,300多名高级测量技能人才在他身边成长起来,其中3人晋升工匠技师,30余人成长为特级技师。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郭平带领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余项科技成果奖、20多项授权专利、5项省部级工法、6项软件著作权,20余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发表,其中4篇获得国家铁路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1篇获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世景杯首届全国注册测绘师优秀论文奖。郭平主笔编写的《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关键技术》专著入选全国总工会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这是对他多年来在专业领域钻研的最好肯定。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郭平从全国技术能手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当选中国工会第十八届执委,再到入选全国总工会大国工匠培育对象,每一份荣誉都是一份责任和激励。他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不断探索和突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技术工人的使命与担当,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