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全国劳动模范】李友坤:地下空间工程施工“字典编辑”

来源: 时间:2025年05月09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李友坤,中共党员,高级技师,中铁隧道局云南省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大理施工段项目经理部隧道工。先后被授予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从业三十余载,他一直在狭窄的地下空间,从事着最危险、最艰苦的隧道施工,先后参与昆明西园隧洞、武广高铁、厦深铁路、六沾铁路、成兰铁路、深中通道、丽香铁路、大瑞铁路及滇中引水等十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参与建设隧道里程超500公里,攻克隧道施工技术难题百余项,被称为隧道施工的“活字典”,斩获13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省部级工法12项,获得国家级荣誉2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超2.2亿元。

  铁骨丹心的隧道人生。1994年,李友坤怀揣建设祖国的理想,选择踏着父辈足迹做一名隧道工人,正式加入中铁隧道局。初到工地,李友坤便把父亲“学好技术,踏实做事”的教诲当作自己的奋斗动力。为了尽快掌握隧道施工知识和技能,他当时把大部分的收入用来购买学习资料,以“庖丁解牛”精神研究隧道施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正因为隧道施工条件艰苦,所以不蹲在隧道里吃苦,不经历那些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千变万化的地质现象,不认真琢磨遇到的难题,就不会真正了解隧道施工,也不会找到应对复杂问题的办法”。为了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他又自学掌握了炮孔放样软件、盾构机掘进技术与维修等技术,经过不断总结和钻研,他在实践中总结的《不同危岩地段超欠挖控制》《城市浅埋大跨公路隧道爆破震动控制》等论文在学术杂志发表,并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李友坤说:“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好工人,工人的标准就是要对工作精益求精,有自己的绝活,这是由工人的身份决定的。”

  勤思笃行的创新能手。勤思笃行的创新能手。2020年,丽香铁路控制性工程玉龙雪山隧道施工遇难题,极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让钢拱架扭曲,施工停滞。李友坤临危受命,担任开挖班长,到工地后进隧道研究分析,提出优化正洞断面的方案,解决软岩大变形引发的问题。

  在他带领下,隧道开挖进度加快,成功追赶滞后工期,实现安全贯通,为全线通车奠基。同期,李友坤还参与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施工。该铁路对国际交流意义重大,却因穿越横断山脉被称为“世界最难修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更是“地质博物馆”。面对复杂地质,李友坤带领工人联合专家,采用“大段高超前注浆堵水方案”,攻克竖井治水难题,助力764米竖井完工。

  多年积累下,他总结多项施工工法,解决系列隧道难题。其牵头的“李友坤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拼搏奉献的员工楷模。拼搏奉献的时代楷模。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落实国家战略的标志性民生工程,但面临“十大世界级技术难题”。2022年,李友坤再次担当重任,任中铁隧道局滇中引水“隧匠先锋”。项目线路长,地处滇西红岩地区,不良地质占比超85%。李友坤忍着风湿痛,带领技术人员穿梭隧洞,提出复杂地质处理及小型机械化配套方案,解决突泥涌水等难题,优化小断面机械化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周期。

  他还提议隧洞开挖新方法,推动材质变更,降低投资、节约资源。目前,李友坤正带领工作室成员,结合工程开展相关技术探索,解决现场快速施工问题。

  三十余年如一日,目前,永葆劳模本色的李友坤,仍然坚守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前沿,在火热的隧道施工一线拼搏奋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建不朽工程,铸永恒丰碑”的初心誓言,谱写着产业工人的时代新篇章!

Baidu
map